咨询热线:0898-08980898
网站公告: BWIN·必赢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联系BWIN·必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1234-5678
邮箱:cfmck@admin.com
邮编:527521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b体育农业种植项目精选(九篇)

更新时间:2023-07-27

  b体育武陵县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围绕市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一带四基地”产业布局及县委、县政府“1621”发展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合理划分产业布局,以建设生态农牧业为目标,突出茶叶、生猪、优质水果、优质水稻、有机蔬菜产业,重点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努力打造符合我县实际的农牧业产业。

  一是合理调整控制农作物播种面积,2017年粮食产量达1.98万吨、同比增长2%,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万亩、同比下降11.7%。二是推广麦类良种“藏青2000”200亩、“喜拉22”200亩、“山冬7号”1200亩。三是实施高产创建面积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1.8万亩。

  年度畜禽存栏达17.06万头(只),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牛存栏4.82万头,猪存栏4.74万头,羊存栏3.07万只,鸡存栏4.43万只;仔畜成活率达98%,成畜死亡率控制在1.8%以内,成畜出栏率达35%,牲畜良种覆盖率达3.2%;全县肉类总产量0.28万吨,奶产量0.,24万吨,禽蛋产量110吨,禽肉产量50吨。

  经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核定我县可利用草地面积为662.427万亩,全县草畜平衡奖励资金993.6402万元。按照《武陵县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7年度实施方案》,我县2017年度草奖工作已顺利通过自治区级验收。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正在进行验收整改工作。

  根据县委、政府工作部署,我县早安排、早布置,切实抓好2017年度虫草采集管理工作,我县主要从充实、完善工作机构,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等方面着手做好虫草采集管理工作。2017年共计发放虫草采集证1058本,进驻采集点34个,派出工作组7个,派驻人数51名。虫草采集期间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不稳定因素。

  2017年继续引进试种,优质水稻共试种新品种19个,小范围推广“察隅大米”500亩、玉米新品种试种11个、麦类作物2个,推广藏青2000、喜马拉雅22号400亩,推广油菜新品种2个110亩、青储饲料新品种2个(白绿MS001、奥玉青贮5102)450亩,以上品种已完成测产评估工作。

  结合我县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2017年我县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总投资4459.64万元,建设汽修、菜市场、牲畜棚圈等项目,预计201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1.有机茶园建设。根据林芝市、武陵县有关产业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县2017种植茶叶2387.17亩,总投资:4573.36万元,其中,政府投资:2643.18万元、企业投资:1930.18万元,拟定种植品种为梅占、名山白毫131、特早213、中茶108四个品种,预计2018年3月份完成茶苗种植。

  2.庭院经济。根据各乡镇气候特征,结合经济林木试种成果安排到户庭院经济项目,种植石榴、猕猴桃、柑橘、苹果等,计划2018年春季完成此项工作。

  3.生猪养殖场。武陵县昌林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254万元,其中BJ小康村产业资金500万元,在武陵县下察隅镇拉丁村新建新建各类猪舍5040㎡,本项目建成后,年可出栏商品猪仔4000头,销售猪仔4000头。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18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4.猕猴桃种植。投资1400万元,在下察隅镇四个行政村种植猕猴桃1000亩已完成种苗种植、搭架立桩等工作,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2018年春季完成全部建设任务b体育。

  5.莲藕种植。投资56.172万元,在沙琼村种植莲藕96.3亩,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6.石榴种植。投资1369.5万元,在2个乡镇种植石榴987.3亩,预计2018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承包地确权工作开展以来,我县积极推动工作落实,细化责任分工,在区、市承包地确权办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武陵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动员、摸底调查、实地测绘、公示勘误等工作稳步推进,现已完成96个村83331.91亩的外业测绘工作,内业工作正在进行,已完成第二轮公示工作。

  我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围绕水稻、玉米、青稞、小麦、核桃、藏药材、藏猪、藏鸡、温室蔬菜等特色产业,全县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32家,入社社员约1500余户。培育扶持1个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带动增收能力强的3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

  根据农业部《关于积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组织申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农质安﹝2008﹞8号)要求,为加强对我县水稻、猕猴桃等特色产品的保护,立足产业优势,实施品牌带动,我县“猕猴桃”已获得部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及绿色食品认证。

  我县围绕病虫害防治、温室大棚管理与维护、经济作物种植、标准化与高产创建示范、牲畜疫病防控、农机具使用及维修等实用技术。同时,加大村级防疫员、科技特派员技能培训力度。全年累计培训7期,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参与培训1200余人次。

  为扎实做好农牧业灾害隐患排查等防灾减灾工作,储备动物疫病疫苗18万头(羽、只)份,排查动物疫病12次,储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160吨,排查农作物病虫害、洪涝灾害等15余次,统计申报农牧业各类灾害保险理赔619例。

  2017年农牧业项目共10个,总投资2717.41万元,包括:武陵县猕猴桃种植项目、武陵县优质犏奶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武陵县油茶种植项目、武陵县2016年第二批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武陵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及冷链设施建设项目、滇察省际间公路动物监督检查站、武陵县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项目、武陵县2017年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武陵县草原监理站建设项目等。已开工建设9个、完成投资2581.41万元,其余项目计划2018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根据《区农牧厅关于做好2018年中央预算内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藏农厅发(2017) 201号),2018年农牧业项目共6个,总投资1855万元b体育,包含:武陵县村级兽医室建设项目、武陵县2018年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建设项目、武陵县古拉乡、察瓦龙乡、上察隅镇、古玉乡乡镇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等建设项目。目前上述项目已完成前置手续办理,待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组织实施,力争2018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1.水稻种植面积9600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8600亩,优质常规稻种植600亩,察隅本地常规稻“芒白”群众自行种植400亩。

  2.玉米种植面积共15034亩。主要种植品种为雅玉2号(山州)和华龙玉998。

  3.青稞种植14000亩,主要以本地品种为主。其中,喜拉22号0.02万亩,冬青18号0.15万亩。

  4.冬小麦种植13000亩。主要以本地品种及“山冬7号”为主,其中“山冬7号”推广种植6600亩。

  ①水稻:在2015、2016、2017年试种的基础上,继续对杂交稻“隆优619”、云粳39、云粳天香、“云粳26”进行多点不同海拔高度的试种。

  ②玉米:在2017年试种的基础上,继续对优良杂交玉米“华龙玉898”、“雅玉988”、“川农单交12号” 、山州2011等品种,进行多点不同海拔高度的试种。

  切实推进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建设任务,积极扶持生猪养殖大户,抓好到户生猪养殖,稳步推进饲草料生产(青贮饲料及人工种草)。

  (三)落实好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机、涉农资金、涉农保险、草奖、基本草原划定、虫草采集等工作。

  (四)切实做好科技(科协)服务三农工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培育优质生猪、藏猪、牦牛等品种。高标准打造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加大乡土人才及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及培训力度。以“专家+乡土人才+种植户”模式,抓好茶叶、猕猴桃、石榴等主要农牧特色产业的管理及种植技术。

  2018年,我们要及早谋划,精心安排,大力实施农牧特色产业。突出形成几个富有察隅特色、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紧紧抓住自治区产业发展战略和林芝市“一带四基地”产业布局,充分挖掘优势潜力,加快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现代农牧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茶叶种植。立足察隅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禀赋,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茶园建设。继续实施2017年2385.95亩茶叶种植项目,力争在2018年春季全部完成种植任务。2018年计划茶叶种植面积10000亩,以春、秋两季完成全部种植任务。

  (二)加快推进优质水果种植。继续落实好2017年1000亩猕猴桃种植任务,计划2018年春季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8年重点抓好猕猴桃、石榴等水果种植,切实做好以下种植任务:(1)种植猕猴桃1223亩,(2)种植石榴2000亩,(3)边境小康村庭院经济(水果)种植项目,(4)非边境贫困户庭院经济(水果)种植项目。

  1.抓好8624.5亩人工种草项目建设,力争2018年春季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积极做好13500亩人工种草的前期工作,计划2019年春季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3.努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计划2018年推广种植青贮饲料1000亩。加强饲草料深加工,带动我县高海拔地区畜牧业发展。

  (五)加快推进药材种植。2018年计划种植薏仁2500亩。继续扶持农牧民种植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等药材种植项目。

  切实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农牧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收。

  1.抓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续建项目。加快推进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及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县级防抗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项目、边境动物疫病观测哨所建设项目、武陵县草原监理站建设项目、滇察省际间公路动物监督检查站建设等项目。

  2.切实抓好种养殖续建项目。加快推进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项目、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武陵县猕猴桃基地建设、武陵县油茶种植项目、茶叶种植项目、生猪养殖场改扩建等项目。

  1.加快实施农牧业种养殖建设项目。2018年要尽早开工建设以下农牧业种养殖项目: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项目、茶叶、猕猴桃、石榴、竹瓦根镇扶贫养殖场改扩建等项目。

  2.积极做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8年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开工建设以下项目:水果保鲜库建设项目、3个村的村级兽医室建设项目、4个乡的乡级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等建设。

  (三)积极谋划一批项目,为“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做好准备。重点围绕茶叶、猕猴桃、石榴、生猪、茶叶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做好调研论证。

  3.切实做好边境小康村产业。2018年做好以下工作:庭院经济(水果)种植项目、下察隅镇拉丁村现代规模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猕猴桃种植项目、石榴种植项目、牲畜棚圈(生猪)等项目建设。

  4.按照“十三五边境小康村产业规划”要求,制定“一村一方案”,落实好一批项目。

  3.切实做好扶贫产业。2018年做好以下项目建设:下察隅镇扶贫苗圃建设项目、竹瓦根镇扶贫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农贸市场改造、汽修市场、高寒棚圈、藏猪养殖项目、茶叶种植项目、贫困户庭院经济(水果)种植项目、扶贫产业猕猴桃园区等项目建设。

  六、抓紧完成“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通过自治区的验收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方案” 要求,紧盯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完成“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3月份前,切实完成好以下工作:

  2.认真完成资料整理,组织开展县内初步验收工作。2018年1月20日前完成资料整理,组织开展县内初步验收工作。

  3.积极申请市级验收并开展数据汇交工作。2018年3月15日前完成申请市级验收并开展数据汇交工作。

  4.积极做好权证打印及发放工作。2018年上半年前完成好权证打印及发放工作。

  3.我县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导致农牧业工作点多面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经费十分紧张。

  4.需要进一步加强同上级业务部们、县直部门及各乡镇的沟通、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1.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农业局、各乡镇、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具体抓。层层抓落实,压实责任,责任到人。

  3.重点围绕优质水稻、茶叶、生猪、猕猴桃等我县农牧特色产业,加快项目建设,加强技术指导,今年继续安排若干专家对我县优势产业进行指导。

  保护品种权人的利益,调动育种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作物品种选育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市场化推广应用速度,促进农作物品种的更新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推进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全面、深入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月)。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作出专题部署。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月至年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项行动。

  通过此次专项行动,使全市上下有关各界广泛认识和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要求,实现育成的新品种能适时得到保护,种子经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科研育种工作活力明显增强,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得到改善;建立健全市县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体系,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服务组织,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服务网络,使农业植物新品种侵权、假冒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在管理方面,初步建立起政策到位、机制完善、体系健全、依保护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和保护制度,实现新品种保护申请数量的较大增长和保护环境的较大改善。

  为搞好该项工作,市农业局成立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市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成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科教科,负责具体组织与落实工作。各县区农业行政部门也要成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明确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分管领导、职能机构及具体责任人员。

  由于我国颁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时间不久,社会公众对依法保护自己的品种权、依法尊重他人品种权的观念和意识还没有建立,大多数单位和个人对这一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还持观望的态度。结合滨州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和培训班进行广泛宣传,向农业科研育种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作物制种单位和个人、种子经营企业等积极宣传品种保护法律知识,树立品种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减少和制止侵权、假冒行为。另外,市县植物新品种保护部门通过对假冒、侵权案件的处理,向生产经营者和周围群众宣传品种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要求,为进一步搞好宣传提供好的经验和参考案例。

  全市农业科研育种单位要加强对新育成品种的产权保护,建立品种权保护制度,明确品种权在育种者个人与育种单位之间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划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及措施,对品种权申请及获得者给予积极鼓励和支持倾斜,促进对育成品种的品种权保护和市场化推广应用。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项目的科研管理方面,在项目立项和经费预算中增加品种权申请预留经费,在项目验收及申请科技奖励时提供品种权保护证明,在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项目中,对具有品种权的项目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在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方面,督促财政部门设立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项资金制度,用于品种权申请经费和维持经费的补助,支持品种选育者申请获得品种权。

  由于植物新品种是一项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于如何申请保护,申请保护需要那些方面的材料,有那些要求等问题,目前许多育种者还不了解,也没有经验,另外,许多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对哪些品种已经获得品种权也无从知晓。因此,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协会和信息服务网络尤为必要。

  在全市建立由农业管理部门、农业科研育种单位、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参加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协会,研究规划我市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为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及个人提供服务,同时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品种权纠纷,加强横向沟通与联系。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粮不稳。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通过良种繁育、标准粮田建设、病虫害防治、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和粮食加工转化五大项目的整体实施,最终实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尤其在“5.12”汶川地震后,我县农业损失相对重灾区汶川、茂县、理县等较轻,有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的基础条件。对全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有基础条件的相对优势。 1.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农业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的要求 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农业的区域优化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要求,病虫害防控项目是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之三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达到防灾减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 1.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 按照国家植保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要求,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的通知》(农办计〔2008〕45号),2007年农业投资资金继续用于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兼顾标准粮田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是植保工程项目中病虫害防控项目的主要内容,该项目符合项目的申报条件。 1.4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 1.4.1项目建设符合金川县经济与农业发展需要。 首先在金川县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金川县是阿坝州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近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主要农作复种面积7.8万亩。在县域经济中,农业总产值0.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对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灾后恢复我州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其次,建设本项目是金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金川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调整结构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状况,实现了粮经并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县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2万亩,其中:玉米3.76万亩、小麦1.8万亩、马铃薯0.8万亩、青稞0.3万亩、豌葫豆0.5万亩、其它豆类作物0.0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油菜、果树等4万亩,蔬菜1万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县粮经作物的种植结构比例由过去的4.3:1提高到1.44:1,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渐成规模。有害生物预警在我县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对历年发生的各类病虫的防控技术研究相对较少,这些都是植保工作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有待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促进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三,项目建设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b体育。金川县作为阿坝州的农业大县,植保工作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病虫监测手段相对滞后,没有规范的观测场,仪器设备也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5.12”地震后,我县农业的基础条件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但较全州其它重灾县而言,尚有实施该项目的优决条件。 通过实施该项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我县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进而指导全州农业恢复生产,带动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提高对农业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建立高效的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体系,实现病虫的达标防治,适时防治,对症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减轻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必要措施,也对减轻区域内土壤及水源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的现实意义。因此,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完全符合本县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 1.4.2自然条件适合该项目的建设需要。 金川县的地理位置及农作物布局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金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高原南缘,阿坝藏羌自治州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3-10219,北纬3108-3158之间,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068米,最低海拔2040米。境内属高原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不严寒,夏无酷署,全年无霜期184天,年均气温12.8℃,年均日照2129.7小时,年均降水量616.2毫米。因此,建设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开展各项工作,对整个阿坝州地区的病虫防控都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能辐射本县全境及周边县。1.4.3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特点具有显著的区域代表性。 金川县农作物常发性有害生物在80种以上,其中危害特别严重,造成产量损失巨大的有20余种,如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梨环腐病、梨黄粉蚜、飞蝗、小地老虎、桃小食心虫、玉米螟等,对农业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金川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是小麦条锈病传统常年越冬、越夏场所。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平均年发生面积11万亩次,每年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3050吨。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逐年加重是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的基本趋势特点,与周边县地区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特点极其相似,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建设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不仅可以提高对本县农业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而且对周边县的农作物病虫测报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p#分页标题#e# 1.4.4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适合该项目的建设需要。 全县辖23个乡镇,108个行政村,310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近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万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葫豆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万亩,水果、蔬菜为主。粮食总产量1.9万吨,人均占有粮食量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31元。地方特产有“双边白瓜籽”、“金花梨”等。金川县交通运输及通讯状况良好。县城距省府成都486公里,县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省道S211线贯穿全境,县道、乡道纵横交错,通村公路紧锣密鼓,四通八达,交通较为方便;全县各乡镇已全部开通光纤通讯,固定程控直拨电话和移动电话网星落棋布,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各乡村;水电工业逐步兴起;有线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合格,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2.市场需求预测 2.1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现状。 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从中央、省、市、县到乡五级病虫监测体系。以31个省、市、自治区级植保站、400个地、市、县级区域病虫测报站为骨干的较为完善的全国重大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拥有较为先进的监测、通讯及信息传输设备。通过电话、电报、传真和网络共享病虫测报信息。金川县作为阿坝州农业大县之一,开展了玉米、蔬菜、小麦、雪梨等主要粮经作物的常发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并定期通过模式电报、Email向州植保站提供病虫信息,及时向全县病虫情报,指导大面积防治。 金川县植保植检站面临着全省县级站同样的问题和困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设施和手段落后。至今无相关设施设备,纸质《病虫情报》还是目前病虫情报的主要方式;基层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乡镇、村没有专职植保员,病虫信息主要依靠干部会、广播电视宣传到农户,到位率不高;农民植保知识缺乏,虫药不对口、病药不对路和滥用药、擅自加大用药量的现象较普遍,导致病虫防治技术水平低,农产品安全质量不高,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1.2发展方向。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病虫测报及有害生物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契机,有害生物预警正朝着“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病虫测报及有害生物治理领域的实践应用,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掌握,其使用技术也日益完善。使得病虫信息的采集水平和传递速度大为提高,并正在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及时决策和开展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近50年的努力,全国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中,研究制定了病虫测报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测报体系,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了测报信息传递手段。这些先进技术成果,也在金川县的植保工作中不断得到应用,病虫电视预报和无害化治理技术在全县的推广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方面,我们不懈努力,增强了对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但是现今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从监测对象、预警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培训、应急控制能力和减灾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作物种类布局的变化和复种面积的增加,农户对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需要日渐突出。只有加强植保站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控制能力,才能跟上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满足农业产业化、优质化、安全化的需要。 2.2项目建成使用能大大提高我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成使用,将改变金川县目前农业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的局面,大幅度提高病虫测报的针对性、病虫预报的准确性、病虫信息的及时性、防治技术的实用性和病虫控制的高效性,并为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测报和监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使之更加有效地控制重大病虫灾害的发生、蔓延,减轻产量损失。该项目为植保公益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为我县提供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应急控制、植保技术培训、检测检验、植保技术语音查询等服务。每年可病虫情报20期以上,电视预报10期,重大病虫防控方案及措施等相关植保技术信息8期以上,技术培训30期、10000人次,检测检验500批次,能充分满足农民对农业有害生物有效防控的需求。 2.3市场定位与供求关系 2.3.1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现在农作物品种繁多,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呈现面积逐年增加、危害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品种抗性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丧失,病虫抗药性是随着施药次数和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强,增大了防控的难度,农户对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和实用植保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 2.3.2防治和应急控制难度大。 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b体育、防治时间各异,时效性强,不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很难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特别是对一些迁飞能力强、流行快、危害重的暴发性病虫更是难以应对,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农业有害生物应急控制队伍,帮助农民搞好防治。 2.3.3植保知识普及的要求。 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低,植保知识普及培训不到位,病虫预防、控制技术信息传输滞后,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这些都急切需要运用先进传输技术为他们提供及时的病虫预报和有效的防治服务。 2.3.4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优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要求。 #p#分页标题#e# 金川县拟建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不仅能担负省、州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任务,提供全面的有害生物预警信息,同时还可为全县23个乡镇、5.6万农民、12.2万亩粮经作物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生物灾害预报和防控信息服务、植保技术培训服务、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服务和灾害性病虫应急控制服务,为广大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其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服务,向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 3.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环境等条件完全符合项目要求 3.1.1通讯条件: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境。各镇(乡)均有微波传送广播站和闭路电视接收系统,100%的场镇、80%以上的农户可收看有线供水条件: 为金川县金川镇城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水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压稳定;病虫观测场侧面有河流经过,水源有保障。 3.1.3供电条件: 电源充足,稳定性好,能为检验检测设备提供充足电力。 3.1.4交通条件: 该项目土建工程位于金川县城市规划区;病虫观测场位于省道S211公路旁,离市区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3.1.5环境条件: 区域站选址地处近郊规划区,无工业污染,大气、水质清洁,适合区域站建设。3.1.6其他有利条件:金川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历来十分重视植保工作。项目建设地的农户十分渴望有先进、准确、及时的病虫预警信息指导其农业生产,对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非常支持,群众基础扎实。 3.2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投入运行后,其检验检测室排放的污水,将直接通过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净化后排出,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病虫观测场地处农村,场内的虫情观测灯除了发挥自身功能外,还能为周边早出晚归、日夜劳作的广大农户带来便利,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4.效益分析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成,能全面提升金川县对于农业病虫灾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使农业有害生物得到综合治理,降低农作物受害损失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减灾、降本、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金川县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和综合控制能力。同时,运用先进的区域站预警平台,达到有害生物信息采集规范、检验检测科学、病虫资源共享。信息化处理和分析会商,预警准确,传输迅速,灾害应急及时,防控有效。能够加快信息传递,及时指导大面积农作物病虫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粮经作物产量损失。预计每年可挽回产量损失3050吨,每公斤按金川县现今粮食市场综合价2元计,可挽回损失610万元;大面积病虫防治施药次数将减少12次,在节约用工的同时,减少商品农药施用量90吨,降低防治成本30%。全县12.2万亩粮经作物,每年每亩可节约施药用工1个,根据金川县农业用工成本每个工日30元计,节约366万元;根据金川县目前病虫防治水平,每亩次农药投入成本10元,减少30%,可节支120万元。全县每年因区域站项目的建成使用,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96万元。 4.2社会效益 区域站的建设,将为金川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直接受益者全县近7万人口,直接受益作物面积7万余亩。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随着对农业有害生物控制能力的加强,在保护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将有效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使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表现出来的社会效益是非常广泛的。项目的实施运行,在广大农民中进行直观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培训、技术展示和示范,有利于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可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人畜中毒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提高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的水平,提高病虫预警和控制的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3生态效益 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控制我县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减少农药施用剂量、施用次数和施药面积,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水域、大气中的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维护生态平衡。一是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净化大气;二是保护植被,促进生物多样化,逐步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三是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增强自然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四是解决有害生物抗性增加、再度猖獗和控制次要病虫害上升等问题,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的基础上良性循环,实现农、林、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可持续利用,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5.结论和建议 5.1综合评价 5.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作为植保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是提高农业生物灾害预警水平和有害生物控制、应急处理能力的需要,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需要。项目实施地点具有典型、良好的自然、社会、技术和经济条件,项目建设能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项目在金川县建设是可行的。#p#分页标题#e# 5.1.2技术上的先进性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是全州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网络的组成部分。技术上依托省、州植保站,技术支撑有力,可提供有害生物信息采集、检验检测、分析会商、信息处理、灾害应急的规范、成熟、先进技术。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区域化,显著提高重点病虫害的宏观控制能力;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网络化,充分实现全国病虫资源共享;通过病虫情报可视化,大幅度提高病虫预警信息的时效性、普及性,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5.1.3项目建设的可靠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金川县农业水利局植保植检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区域代表性、能源、交通、市政设施等,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金川县病虫测报工作基础牢固,综防技术成熟,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植保科技队伍,植保社会化服务网络健全,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承担实施大型农业项目的能力。 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3050吨,新增效益109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2结论意见 5.2.1该项目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符合农业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符合金川县经济现状和农业发展需要。 5.2.2项目建设选址、地理位置、作物优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环境条件等完全符合项目的实施要求。 5.2.3金川县植保植检站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技术力量具有承担实施大型农业项目的能力,其人员组成、知识结构,完全能够保证该项目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在金川县建

  去年以来,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深入贯彻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特色农业乡建设规模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全乡种烟面积13000亩,植烟村达到29个。虽然黄烟生产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风雹、病虫害的侵袭,但通过强有力的抗灾措施,完善的补助保障政策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广大植烟户未因收入的降低而影响到种植热情。投资39万元,在东石、鲁子峪、石沟三个村实施了3090亩国债公益林项目,共植树46万株,绿化面积5153亩。根据规划,高标准完成了市、区部门包荒山绿化工程年度任务;坚持育、管结合,不断壮大5000亩仁用杏基地建设规模,种植仁用杏24万株,嫁接15万株。同时,通过开展封山禁牧,制止乱砍滥伐等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全乡羊患现象得到了彻底根除,较好的巩固和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6100亩,比去年增加1100亩,种植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农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力抓了上级立项的7500亩土地整理项目和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整修生产路42公里,新建水池66个,新打大口井3眼,建扬水站12处,种植水保防护林1830亩,预计总投资1300万元。在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有了长足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进一步壮大。乡内绿化工程的实施,、等景区的不断完善,为我乡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农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业主导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薄弱;受市场影响,中草药等产业在规模发展上弹性较大等。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持之以恒抓好黄烟生产。从多年实践经验看,黄烟生产是一项市场稳定、效益突出的兴乡富民产业。考虑到去年特殊天时的影响,今年区里分配给我乡的黄烟种植任务是10700亩,目前已与烟农草签合同8900亩,完成今年计划任务的84%。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市烟草公司每亩补助620元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把黄烟组织费和特产税返还适当作出调整,让利于植烟村和种烟户,提高烟农的种植积极性。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和责任制,在稳定上片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下片各村的潜力,加大新植区的扶持力度,力争今年种植面积不低于11000亩。同时,强化技术培训和黄烟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和指导,着重提高烟叶质量,努力实现黄烟销售收入1100万元。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创造的有利条件,把狼石沟和大石梁作为黄烟面积扩大的重点区域,计划明年黄烟种植面积14000亩,2007年力争达到18000亩,真正把黄烟产业培育成我乡农业主导产业中的主导。二是坚持育、管结合,抓好林业发展。积极引进名、优、新、特品种,完成1200亩仁用杏嫁接任务。紧抓市、区部门包荒山绿化的政策机遇,做好与生态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因景植绿,植树37万株,绿化荒山1850亩。在上端士、后沟两村分别实施千亩梨园和杏花谷整体密植改造工程,增加密度,扩大范围,增强梨花节、杏花节的观赏性,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轮伐补植为重点,抓好沿河、沿路残次林改造,逐步打造公路沿线景观林带。充分发挥专职护林员的作用,巩固禁牧成果,为全乡林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强化科技与信息服务,促进中草药标准化生产。以鼎立中药饮片公司在我乡建设GAP中草药生产基地为带动,建立中草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引导群众推行标准化种植,提高产出效益,力争年内种植面积达到6500亩,为尽快建成万亩中草药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去年,上级立项的7500亩土地整理项目和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在我乡全面铺开,尽管在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部分建设任务,但今年的工程量依然比较繁重。土地整理项目的重点是土地平整和防护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是整修路面、地堰,铺设PVC管道和生产路林网建设及部分水利设施建设。两大项目都将于6月份之前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靠上,集中精力,把千载难逢的利民工程实施好、干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领导成员包项目、机关干部包工程责任制,发动带领广大群众,总结前段经验,发扬扎实苦干、奋力拼搏的优良作风,严格按照项目总体规划和质量要求,合理安排工程进度,高标准全力实施两大重点项目后续工程建设,确保建设标准不走形,不走样,顺利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

  今年我乡还承担着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我们将严格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区域规划,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周密规划设计,在、等8个村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达到林成片、路相通、沟相连的建设要求。今后,我们还将全力争取农业项目建设,力争三年内把全乡31个村整体开发一遍,为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调优、调细创造良好的配套设施条件。

  新马头镇东常屯村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人口860人,户数260户,耕地面积1927亩。村两委班子共有7人,支部班子4人,村委班子4人,“两委”班子交叉任职1人,全村共有党员32人。

  东常屯村毗邻邯临公路,交通便利,利用地理位置优越的有利条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完成流转土地1100亩,发展桃树、葡萄、土豆、红薯等果蔬种植,先后引进了河北卫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卓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兴邱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累计投资5000万元,积极发展时令果蔬采摘、农业种植的现代农业。通过园区建设,可吸纳周边农民参与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本村及周边地区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邱县新马头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位于邱县新马头镇东常屯村村东,现有社员800多个,领办6家农民合作社:邱县卫强土豆种植专业合作社,邱县兆丰种植专业合作社,邱县桃寨种植专业合作社,邱县双吕种植专业合作社,邱县庆文种植专业合作社,邱县丰硕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现代农业土豆b体育、红薯种植项目,特别是在邱县食品工业园项目区已相继有马大姐食品、多呋食品、集味轩食品等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落户,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发展壮大当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落地项目提供可靠的加工食材,同时将形成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相互带动、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2000吨恒温储藏库;投资100万元,建设100亩工厂化育苗基地;投资100万元,建设千亩红薯、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投资800万元,建设万亩红薯、马铃薯种植产业区;投资300万元,购进现代化耕种、机收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以上。

  东常屯村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扩大升级,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作为扶贫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农业项目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又可在家门口打工,增加一份薪金收入,在土地上实现了“一金变两金”,即由单一的土地租金变为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并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双赢”。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产业优势。昌邑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发挥各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带动作用,在项目、资金支持上向合作社倾斜,立足“特色”抓“产业”,并逐步引导主导产业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方向发展,促进优势产业集群。2012年全区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100公顷,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400公顷,专用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6万公顷,全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达到了16户。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昌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实力。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以东福米业、国泰米业、雄霸米业为主的全区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水稻能力达到80万吨以上,以吉得利公司、元泰公司为主的全区甜粘玉米种植企业年加工甜粘玉米5000万棒以上;龙头企业不断升级。积极帮助企业做好省市级龙头企业申报及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工作,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户、市级龙头企业2户。

  加大项目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生产,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已开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共有12项,计划总投资5.4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项,3000万元以上项目10项,目前部分项目已竣工投产。

  围绕区域资源科学布局,全力打造昌邑区特色产业。昌邑区主导产业由过去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畜禽产品、农业旅游观光、水产品、食用菌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等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使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2012年,全区建立5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田。其中:孤店子镇孤店子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0022亩,桦皮厂镇东胜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0650亩,桦皮厂镇崔屯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1731亩,桦皮厂镇漂洋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2031亩,土城子乡油坊村高产方水稻种植面积11115亩,全区落实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田总面积55549亩。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带领农民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昌邑区农水局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2012年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全区累计达到79家。

  农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2012年5个乡镇主要开展了以乡路绿化、村屯亮化、村屯净化、庭院美化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全年植树40万株,绿化乡路100公里,共栽植花苗85000株,美化庭院100户,农村主要道路两侧和重点村屯农户房舍周围栽植了花草,环境得到了美化。全区乡镇、村共清运垃圾、残土1000余吨,清理边沟2.4万延长米,新建垃圾场3处,扩建农贸市场2处,新修围墙、围栏23000延长米,改造排水设施15000延长米。

  一、实施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市连续六年粮食增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具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也是我市提出的“大种植”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实施的粮食工程有省级粮食增产工程和市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其中省级粮食增产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市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从2005年开始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两项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市粮食增产贡献率大。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采用杂交良种和先进的栽培、防治技术后,项目区平均亩产水稻可达670公斤以上,玉米可达600公斤以上,少数农业条件好的地区(如)每亩极值单产可达900公斤,项目区平均亩产比传统种植的平均亩产增产200公斤以上,增幅比例达30%,单位产量较高,对我市粮食增产贡献率大。根据统计,由于在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0%的土地上实施了两项工程,使全市粮食单产平均数由2003年的239公斤提高到了2011年的328公斤,粮食工程贡献率达60%以上。二是经济效益较高,实施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扣除成本后每亩土地可实现纯收入300余元,单位土地面积上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示范作用明显。全市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示范基地规模大、规范化程度高,对推广粮食种植新技术、改变传统落后耕作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今年我市粮食增产工程项目计划数为60万亩,占现有粮食种植面积370万亩的16.2%。其中涉及水稻15万亩,玉米45万亩。现已完成67.71万亩,有效面积60.94万亩,占计划数的101.57%,兴办示范样板111个,总示范面积8755.4亩,涉及全市33个乡镇,296个行政村,19.43万户农户,71.78万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计划数为10万亩,占现有粮食种植面积370万亩的2.7%。其中涉及优质水稻2万亩,优质玉米8万亩。实际完成10.12万亩,占计划的101.12%,涉及17个乡镇,77个行政村,4.44万户农户,16.83万人。当前项目实施情况总体良好,种植任务超额完成,预计粮食产量超过2%的增产任务。

  市县两级政府和项目乡镇政府高度重视省级粮食增产工程和市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实施,多年来在组织领导上、政策扶持上、资金配套上、人员保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部门不断加强指导和技术保障,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资金管理、督促检查、测产验收等环节都进行了精心安排。今年在全市开展技术培训320期,培训农民4.3万人次,抽调493名农业技术人员长期下乡驻村蹲点开展技术指导,不断加强“合同管理、标牌管理、档案管理”等科学管理方式,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全市粮食工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实施主体应当是农户,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是导向上引导,政策上扶持,技术上指导,资金上补贴,不断刺激和提高农户采用科学现代的种植方式,逐步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好粮食工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使两项工程取得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预期效果。但是由于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较高,种植程序复杂,相比传统种植费时费力,比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的经济效益较低、见效较慢,加上化肥等生产物资价格较高,导致种植成本偏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农民没有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两项工程的实施主要是政府的行政推动,靠现有的经济补贴对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刺激不够,例如全市现有的各级粮食工程项目资金(含国家粮种补贴和省市配套资金)共计1069.7万元,平均到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上,农户得到的补贴每亩仅有15.09元,农户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而且没有相应的配套工作经费,工程整体实施和推进难度较大。因此,抓好抓好粮食增产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关键在于着力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补贴标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2012年,各级财政用于全市粮食生产工程的补贴合计15.09元,但是各种农资及劳动力成本逐年大幅增加,粮食价格却较为平稳,增产不增收或增收幅度不大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户种植积极性不够高涨,建议各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整合涉农资金,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特别是大幅度提高农户种植的补贴标准,让农户种植有效益,种地有盼头,切实提高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吉林省结合全省脱贫攻坚任务,由包保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我是一名省投资集团干部,组织选派我到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任。面对党组织的信任,各级领导的关爱,以及贫困落后村的村民给予的莫大希望,我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安排,扎根贫困落后村的党建和扶贫脱贫工作中,在基层一线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黎明村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区东北部10公里处,是青山镇政府所在地,幅员面积12.3平方公里,东邻得胜村,南邻光荣村,西邻平台镇红塔村,北邻勤劳村。全村6个社,农户405户,人口1356人,劳动力500人。黎明村现有耕地389公顷,林地55公顷。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面积300公顷,杂粮杂豆和蔬菜等种植面积49公顷。

  一是摸底数,明确发展思路。驻村任职后,虚心求教,了解黎明村实际情况,通过听、看和走访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吃透村情,摸清底细。根据走访调查和分析,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研究,按“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完善整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抓党建,筑牢组织基础。以扭转重工作,轻党建为着力点,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要求,规范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协助健全完善了党支部职责、“三会一课”、党员议事制度等制度,使村两委工作有章可循。加强村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落实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结合实际,重新布置了文化活动室,为党员学习提供方便场所。

  一是反复排查,一个贫困人口都不能落下。首先是精心收集信息,2016期间,白城市政府组织“万名党员下千村”活动,区级包保单位区委宣传部、青山镇农经办和黎明村全体工作人员逐个敲门入户,对黎明村6个社的农户,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反复摸排登记。经过入户调查,统计登记了全村每个农户的基本信息,为精准识别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是确认贫困信息。在严格按照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会初选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和扶贫办复审公告等法定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八不入”的原则,反复排查初定贫困户信息;第三是精准识别填卡入档。在填写贫困户信息材料中,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实际详细情况等内容与脱贫项目相对应,做到入档数据“准、实、全、新”,做到一项内容都不落,不出现一个漏洞,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二是反复斟酌,一个致富项目也不能放过。为了实现全村贫困户脱贫的目标,黎明村结合实际情况,一共谋划了8个脱贫项目。最后,青山镇党委为黎明村定位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两个项目。其中,以棚膜经济项目作为精准扶贫项目。首先,结合村情抓项目。黎明村依托本村特色产业种植资源,将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雪寒韭菜棚膜种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将其作为“兜底项目”带动精准扶贫,努力通过该特色农业种植项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其次,不等不靠谈项目。黎明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在无法建设这个项目情况下。黎明村不等不靠,积极沟通吉林省投资集团,为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尽早惠及贫困群众,洮北区委何书记、区政府张区长亲自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先后3次亲赴长春,与省投资集团领导面对面商谈项目建设事宜。省投资集团高层的重视,集团副总先后4次到黎明村实地调研走访。通过深入反复的商谈洽谈,最终在园区建设和投资等方面达成共识,在黎明村地处207省道与302国道交汇处,新建日光温室大棚。目前,共计建成经济大棚49栋,其中:果蔬大棚17栋;雪寒韭菜大棚32栋,项目投资金额700万元已落实到位。棚膜园区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而且还将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带动黎明村农业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是反复指导,一个发展的步骤都不能跃过。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项目要做到点上、根上”的要求,黎明村将棚膜经济作为兜底项目精准脱贫,将庭院经济作为扶持项目实施脱贫,将新型农业种植项目带动脱贫,每个项目都确立了详细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步骤,努力做到脚踏实地,发展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首先,在发展庭院经济项目上,利用每家每户的院内外、房前、屋后、住宅附近土地、空间,开展种植、养殖的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给予能养殖的贫困户每户100只鸡雏发展庭院养殖;给予有种植条件的贫困户葱苗发展庭院种植,并且按照种植面积补助2元/平方米。成立畜牧、防疫、科技、销售四个服务队,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保障。在青山镇扶贫工作站的指导下,黎明村村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大力推广庭院养殖项目,认真讲解庭院经济脱贫模式,先让其自愿填写庭院经济申请表,确定了精准扶贫措施。然后由贫困户自选幼禽幼畜,选定后由村拍照标记入档。现已统计鸡养殖4900只;葱种植面积1100平方米。预计到2017年末,养殖业将带动49户贫困户脱贫。目前,黎明村在青山镇党委的指导下,庭院养殖脱贫项目正在分步骤、有计划的实施中,力求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开辟新道路。在发展新型农业种植项目上,开发特色蔬菜棚膜蓝莓种植为中心。蓝莓种植是属于一次性投资,终身收益的项目,近年来,不少果农开始种植蓝莓,并走向了致富的道路。黎明村大胆尝试这个新的种植项目带动脱贫,努力通过蓝莓的种植,打造蓝莓采摘季、蓝莓文化节等,形成种植、销售、衍生产业化链。确立了2.7公顷7个大棚,通过争取扶贫10万元资金,由有技术经验的村民承包种植,确保蓝莓棚膜种植形成产业;然后成立合作社,无能力经营的贫困户将各类补贴资金入股,参与新型农业种植项目,由合作社共同管理经营。目前,通过与果农宣讲政策和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吸引了种植户承包此项目,并努力达到实现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在实践中接触到大量被归纳为小中型园区、占地面积在13.33 hm2以下的农业休闲园区。为了保证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能容纳更多游客,提供足够休闲娱乐活动,游赏项目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结合规划案例对此作一些探索讨论。

  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必须针对小中型休闲园区的共性特点和问题考虑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园区特点与相应游赏项目规划策略对应关系见表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现状共性为都是面积不大的山地农业休闲园区,占地面积(龙泉山庄计核心区面积,不计飞地果园面积)在6.67~13.33 hm2间;距离福州主城区行车时间均为1 h左右,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园区地形地貌均为沟谷相间的南方丘陵山地;周边山地自然环境景观美感度尚可,但不出众。园区之间又各有区别。

  2.1.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的最大特点是拥有自有温泉井一口。大樟溪支流横贯园区,将园区分为2个部分,溪流以南为平地,以北为山地。已建成投入的设施与项目较多,已建成温泉泳池、独栋温泉度假木屋、小型2层度假宾馆及其他温泉池及配套设施、停车场、农家乐餐厅。已投资近1 000万元,经济效益稳定,客户群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知名度,后续投资意向强烈[1-2]。

  2.1.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园地地形主要为一片顺山势而下的沟谷山地及谷边田地,一条无名小溪顺山谷纵贯整个园区,自然山地景观较好。园区入口至度假屋之间人工景观营造较为精致;园地种植中草药、果树,还有一些半野生状态茶叶;已建成设施有陈列活动室2栋及2层度假小屋1座。已投资数百万元,略有客户及经济效益,有后续投资计划,但方向不够清晰,资金压力较大。

  2.1.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地形为紧靠水库的平缓山谷梯田,水库库面水域面积约3.33 hm2。田地原种植水稻和蔬菜,水库有多年投放的草鱼、鲢鱼等淡水鱼类,大小不一。休闲设施建设几近空白。进行部分前期投入,资源利用方向不明确,资金压力大[3-4]。

  在对园区基础条件分析之后,针对各个园区自身实际情况,发现重点、特色资源,量身定做为其规划游赏项目与设施,既开展普遍性的共性项目,又发展其优势游赏项目。

  2.2.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有大量过境公共交通,园区结构紧凑,有一定空余土地。交通规划策略:修建园区停车场,争取设立过境公共交通站点,开通园区公交专线等。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周边休闲气氛浓郁,夏季客源充足,但园区夏季吸引力稍差。自身温泉特色带来大量冬季客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温泉休闲服务结合住宿服务,目前中低档为主,住宿配套设施需要达到一定体量、数量,未来发展以中高档温泉休闲山庄形式为主。③农业资源因素:核心区种植面积小,飞地果园距离偏远。农业资源开发策略:核心区作为园区景观地和生态保护地保留,少量产品作为赠品和农家乐餐厅材料使用。不单独开发农业休闲项目。④自然资源因素:自然景观一般,但拥有温泉资源,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策略:围绕温泉资源开展层级开发,从普通温泉洗浴,到温泉保健再进一步发展为总体的温泉休闲度假;扩展周边休闲项目,如休闲屋配套的温泉加温小温室,进行反季节花卉、蔬菜种植栽培等,既可成为独特景观,又提供旅游商品。⑤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开发思路:围绕温泉资源开发,配套餐饮、住宿、运动健身、保健和旅游商品销售项目与服务,深度开发会议、聚会旅游等,创造较好经济效益。

  2.2.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到达村庄,园区内多为山地,缺乏空余土地,园区形状狭长,交通线路长。交通规划策略: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园区内部通过步行或电瓶车转运游客。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但受总体资源条件限制。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现有休闲住宿设施,完善各类服务。后期立足开发野外露营服务。限制总建设体量。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品种较多,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中草药种植有一定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策略:开展认养种植为主的休闲农业,适度少量开展采摘、垂钓、摸泥鳅等休闲活动,结合北峰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绿色无公害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纵贯园区的溪流和周边自然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之一。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徒步运动休闲为开发重点,结合开展山林氧吧漫步、自然植物认知、野外露营、自助烧烤野餐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以徒步溯溪为源头的野外自助旅游休闲为主线,中草药认养种植等农业休闲为副线,结合开展运动保健、健康养生项目的深度开发。

  2.2.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①交通因素:园区与村庄较为接近,但公路和园区间被溪流和水库阻隔且标高差异大,水域面积大,形状狭长。交通规划策略:溪边驳岸修建少量停车位,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公路和园区间修建浮桥通行,设立游船站点连接各水面休闲项目。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总体资源条件有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水库资源,少量开发邻水和水面住宿小屋。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农业资源开发策略:蔬菜以认养种植为主;水稻田结合开展稻鱼、稻鸭等生态种植模式开展观景、科学认知等活动,适度开展玩泥、摸泥鳅等和休闲活动;库区开展垂钓等休闲活动,结合开展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水库及周边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重点开发区。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利用水库开展各类休闲为开发重点,如垂钓、划船、皮划艇等,融入文化元素深度开发如龙舟体验等项目,延伸开发森林漫步、自然植物认知、自助烧烤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利用农、水资源,营造乡村和自然风味,以水域休闲开发为重点,带动餐饮、运动休闲、家庭户外活动、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充分满足一日游游客需求。

  从3个实例可以看出,小中型休闲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应立足园区资源条件,发现和挖掘特色资源或重点资源,并据此展开游赏项目规划,串联为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避免过度开发建设,节约资金,体现特色,提高效益。

  [1] 李继侠.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策略[J].现代园艺,2015(11):82-83.

  [2] 林国华,陈志锋,钟珍梅,等.基于能值分析的休闲农业园区效益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3):699-703.

【返回列表】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1234-5678    
Copyright © 2012-2024 BWIN·必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013275号